【漫绘科普】肺是怎样一步步被“堵”住的?

2024-11-11
浏览量:0

 

 

开栏的话

 

氧气如何送达人体各处的?血管是怎么一点点堵住的?为何呼吸系统总受病菌侵犯……

 

有时,医学保健知识是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抽象难记的。

 

生命时报开设“漫绘科普”栏目,以形象的绘画,让这些知识“活”起来,让你能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肺是怎么慢慢堵住的?
 
 
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统称。慢阻肺虽然病情进展缓慢,不会立即危及生命,却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清晨起床就咳嗽、咳痰,稍一运动就胸闷气短,都可能是慢阻肺的表现。
 
 
本期,《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带你看清肺被堵住的全过程。
 

审核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孟婕
 
本文作者丨生命时报记者 田雨汀
绘图丨马宏亮
 
 
 

呼吸时可能吸入“坏”微粒

 
 
慢阻肺主要影响气道和肺部,会让患者呼吸越来越困难。
 
人在呼吸时,通过吸气将空气顺着呼吸道送入肺泡,氧气在肺泡内与二氧化碳交换,再通过呼气将二氧化碳排出肺部。
 
 
若呼吸时吸入了烟草烟雾、雾霾、尾气等,这些“坏”微粒就会跟着空气一起进入肺泡“大本营”,不仅一路刺激支气管,还会在肺泡中大搞破坏。
 
 
 
 

免疫细胞火速出击

 
 
烟草、烟雾等污染物会毒害支气管内皮、刺激外皮,导致管腔变窄。
 

 

此时,免疫系统被激活,淋巴、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火速出击,清除“敌军”。

 
 
 
 

免疫系统会留下“战斗”痕迹

 
 
“战斗”结束后,虽然“敌军”被清除,但也给肺泡和支气管等战场造成了一定损伤。
 
 
上皮细胞受刺激后分泌黏液,使气管壁肿胀,呼吸变得不顺畅。“战斗”留下的“残骸”会形成疤痕,发展成慢性炎症,阻碍呼吸。
 

若“战斗”经常发生,呼吸道会被不断刺激,疤痕越来越多,呼吸就会越来越受阻,逐渐发展为慢阻肺。

 

慢阻肺患者早期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通常是间歇性、晨起重、冬季多、痰液黏,运动或劳累后气短。


随着病情发展,肺功能会逐渐下降,出现胸闷、喘息、整日咳嗽等症状。到了晚期,则会合并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及自发性气胸等,造成严重肺损伤。

 
 
 

无法根治,做好3件事预防

 
 

面对这种虽然性子慢、危险性却极高的疾病,该怎么防?

 

1

 

远离致病因素

  • 超过50%的吸烟者会发展为慢阻肺,所有年龄段人群都应尽早戒烟;
 
  • 雾霾天外出或暴露于粉尘环境中工作,要做好防护;
 
  • 烹饪时合理使用抽油烟机,加强厨房排烟和通风。
 

2

 

定期检查肺功能

建议40岁以上、常年吸烟(包括有吸烟史已戒烟者)或吸入二手烟、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有慢阻肺家族史等人群,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检查。
 
 

3

 

遵医嘱规范治疗

目前没有有效方法能根治慢阻肺,但积极治疗可控制病情。
 
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等,有助改善症状、抑制气道炎症、减少急性发作。另外,老年患者应定期接种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以防感染导致慢阻肺急性加重。▲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