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点亮特殊孩子的未来

2025-03-26
浏览量:0

她们,在学生身上倾注了全部心血,用汗水和执着诠释着教师的责任和爱心;她们,不仅要教授孩子们文化课程,还要用专业与温情为那些“折翼天使”织就回归社会的翅膀。她们,就是县博爱学校的女教师团队。

 

 

走进县博爱学校感统训练室,泡沫球池、滑板等趣味性教具整齐摆放,女教师们正耐心地帮助学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有效利用感官感知身边的事物,改善学生感觉统合失调现象,增强身体协调能力,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适应力。

 

 

与普通学校不一样,县博爱学校主要为视障、听障、智障学生提供义务教育,现有56名教师中有33名教师是女性。在工作中,她们将全部的精力和爱心放在了这些孩子身上。由于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协调能力都比较差,教会他们一个小小的知识点往往就需要教师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和艰辛。为了孩子的未来,教师们除教授好基础课程之外,还开设了蜡染、剪纸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尽可能的引导每一个学生学到技艺,掌握技能,并在未来很好地融入社会。

 

 

县博爱学校的女教师们既是严师又是慈母,她们不仅用温柔周到的关怀把学生的日常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更是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反复练习生活技能,手把手教他们系鞋带、扣扣子、整理卫生,把爱慢慢渗透进孩子们封闭的小世界。

 

县博爱学校教师 王楠:特殊教育是一项艰辛而寂寞却又充满爱与责任的事业,为了给特殊学生提供良好的适性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个别化教育,通过参加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更新特殊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康复技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同时,坚持课题引领、组内教研、集体备课、互听互评等方式,不断开拓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特殊儿童在后天的关爱和帮助中健康成长、收获未来。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圆了“上学梦”,县博爱学校还专门组建了一支服务残疾儿童的送教队伍,通过将课堂搬进家里,一对一授课,保障每个残疾儿童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县博爱学校送教教师 高焕伟:我们送教教师责任心强、富有爱心且特殊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我们团结合作走遍全县各个乡镇,最远的有150多公里。老师们克服严寒酷暑、自身疾病、路途颠簸等困难,对这些孩子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耐心对孩子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将教育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同时也耐心指导家长居家康复方法,和家长形成合力,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随着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工作的开展,以后我们还将对全县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教育支持和帮助。

 

据了解,这支送教队伍由5名女教师构成,为每名学生每月送教1至2次,每次1.5小时,根据“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做好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计划,采取精准科学的教育康复策略,通过送教育、送康复、送温暖,让特殊孩子在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中的一项或多项有所改善和提高。同时,积极为家长做好康复知识、教育方法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工作,让送教活动发挥更大作用。

 

县博爱学校副校长 夏丽明:我们将充分调动发挥女性细腻温柔等特质,把爱心、耐心、细心、恒心、责任心镌刻在日常点滴之中。今后,学校将继续为女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强专业培训,促进专业化发展,树立优秀典型,发挥榜样力量,开展团队协作活动,关注身心健康,不断提升职业幸福感。我相信,我们特殊教育女子团队定会牢记特教初心,不断精进自己,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专业的能力,助力学校长足发展,为特殊学生撑起更广阔的天空。

 

撰稿:张爽

摄影:张爽 赵飞

摄像:赵飞

编辑:刘艳丽 张亚丽

制作:王晓娜

审核:高瑛 梁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