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街道科技兴农成效显著
建平县万寿街道自2020年与省农科院签署科技共建合作协议以来,每年引入2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建立了12个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涵盖玉米、高粱、谷子、水稻、春小麦、向日葵、中药材等多个品类。同时,10余项规范化栽培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示范面积达3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乡镇10万余亩,实现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万寿街道东村曾是典型的玉米种植区,受限于涝洼地排水不畅,玉米产量低而不稳,村民收入不高。2021年初,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特派团的指导下,东村围绕“一村一基地”建设启动了“旱改水”工程,集中流转土地,将500亩低效玉米田改造为高标准水稻田。通过修建排灌系统、平整土地、优化土壤结构,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彻底扭转了“种玉米看天收”的困境。同时,引进水稻新品种和新技术,改善种植结构,进一步提升产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万寿街道小平房村古香杂粮专业合作社对集中流转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积极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对接,建设小麦种植基地。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以传统农家肥替代化肥的绿色施肥模式,实施一茬小麦、一茬油葵的两季耕种,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收入大幅提升,亩均收入从最初的1000元增长至现在的1800元左右。同时,
为延长产业链条,合作社还引进了“8+1石磨”工艺,生产全麦面粉,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为保障科技小镇项目顺利实施,万寿街道积极协调省农科院,先后投入项目资金200余万元,积极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与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5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50余次,聘请玉米、高粱、谷子、水稻、春小麦、向日葵、中药材、南果梨、土肥等领域专家35人次授课,培训人员达600人次。通过培训与指导,农民们掌握了更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万寿街道依托省农科院建立了全省首个村级专家工作站,推广春小麦、油葵、稻蟹双养等特色产业。凭借科技助力,现已已发展小麦基地600亩、二茬向日葵基地600亩、水稻基地500亩、酒高粱基地1500亩,巩固提升药材基地2000亩、南国梨基地5000亩。同时,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梨花节、芍药花节等特色活动,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实现了“流量变现”与生态保护双赢。
编辑:刘艳丽 张亚丽
制作:王晓娜
审核:高瑛 梁释文